目前大專院校流行「三創校園」(事實上已流行了好幾年),期能將校園規劃成創意、創新與創業的園區;然要將大專院校規劃為三創園區,需如國家創新系統般地建構許多「要素」,並有效「連結」這些要素與建構維持這些要素與連結的長久運作「機制」;就學校而言,要建構這些要素、連結與機制有其難度,恐怕還相當地難。
就目前學校的運作而言,相關要素包括三創課程、雛型件工廠、育成中心、技轉中心、創意創新園地、…等等;相關機制包括各項專利申請、產學合作、技轉、…的獎補助辦法與方案;這些要素與機制雖有進一步檢討與強化的地方,例如如何強化技轉效能?如何鼓勵教師參與產學合作?如何促進師生創業(如果師生創業是一條值得鼓勵的方向[1])?但相對而言,各要素間的連結,則更需要關愛的眼神;因此本文將主要的重心放在各要素間的連結上,並建議一些宜建立的三創要素。
以下的內容僅能算是個人看法與淺見,未進行深入的探究,也不完整與全面,僅能算是拋磚引玉,期能引起一些討論。
[1] 雖然本人對師生創業的課題沒有研究,但總覺得這條路不太可行;一般而言,老師的創業動機不太強,不然就不會當老師;而除了在職專班之外,學生的創業準備度則還不足。
就目前學校的運作而言,相關要素包括三創課程、雛型件工廠、育成中心、技轉中心、創意創新園地、…等等;相關機制包括各項專利申請、產學合作、技轉、…的獎補助辦法與方案;這些要素與機制雖有進一步檢討與強化的地方,例如如何強化技轉效能?如何鼓勵教師參與產學合作?如何促進師生創業(如果師生創業是一條值得鼓勵的方向[1])?但相對而言,各要素間的連結,則更需要關愛的眼神;因此本文將主要的重心放在各要素間的連結上,並建議一些宜建立的三創要素。
本文建議學校宜建立:1.強化或建構整合創意、創新與創業的三創學程;2.籌設創新學園(innovation garden);3.建構三創價值鏈運作體系;4.以「創新團隊」共創新產品(或服務)進行產學合作;5.建構區域性的產業創新機制等,以強化三創的運作。
以下的內容僅能算是個人看法與淺見,未進行深入的探究,也不完整與全面,僅能算是拋磚引玉,期能引起一些討論。
[1] 雖然本人對師生創業的課題沒有研究,但總覺得這條路不太可行;一般而言,老師的創業動機不太強,不然就不會當老師;而除了在職專班之外,學生的創業準備度則還不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