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2013年7月10日

R-School「設計思考」的課程規劃為何?

文 R-School/蔡璞

    基本上我們為企業的內訓或外訓規劃三天的培訓課程,整理如下表;此一課程規劃的方向係以產品開發或服務設計的角度出發的;因此規劃了觀察、同理心與洞見(POV設計觀點),等以人為本的設計工具;此外,並規劃腦力激盪、人物誌、情境故事、快速模型等設計思考的基本元素,以讓學員體會「設計思考」的精髓。

    當然,若企業擬結合「工程」主題(如六標準差、TRIZ)與「設計思考」的理念,則課程內容與流程,需要另行設計。
第一天
時間程序

09:00 - 09:10 開場/公司主管
19:10 - 11:40 設計思考介紹
11:40 - 12:20 分組/各組小老師介紹
12:00 - 13:00 午餐
13:00 - 13:15 本節重點提示
13:15 - 15:30 外出觀察/分組行動
15:30 - 17:00 同理心地圖
第二天
時間程序

09:00 - 09:15 本節重點提示
09:15 - 11:00 POV設計觀點/至少10個
11:00 - 12:00 HMWHow Might We/至少10個,選三個重要課題
12:00 - 13:00 午餐
13:00 - 13:15 本節重點提示
13:15 - 15:30 腦力激盪/KJ
15:30 - 17:00 投票TOP 10
第三天
時間程序

09:00 - 09:15 本節重點提示
09:15 - 10:00 人物誌
10:00 - 11:30 情境故事/每人一故事
11:30 - 12:00 原型/分鏡圖
11:30 - 13:00 午餐
13:00 - 13:15 本節重點提示
13:15 - 15:00 原型/分鏡圖
15:00 - 16:30 各組成果分享;Q&A
16:00 - 17:00 頒發證書

    在過去的經驗裡,企業往往會問經過三天的「設計思考」工作坊之後,會有什麼樣的具體效用?我們知道問這個問題的企業有一個期望,期望三天之後企業可以與蘋果公司一樣有了創新能力;就算沒有蘋果公司那麼優秀,那麼八成也可以接受。

    我們認為三天的「設計思考」工作坊,只能達到「嘗鮮」的目的,讓學員知道什麼是「設計思考」,除了瞭解「設計思考」是什麼外,並能親手「玩」(體會)一次,體會「設計思考」的效用,對「設計思考」的思維能產生信服感、效益感。如果企業要推「設計思考」的話,他們會認為這個東西是有效的,並願意配合。

    但以過去的經驗,大部分的企業學員回到原有的工作崗位與原有的工作環境之後,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,依然以原來的運作方式工作;當然也不會如蘋果公司般的脫胎換骨了。這種狀況就如我們參加為期三天的「籃球營」,體會一下打籃球的樂趣;我們也不會對參加三天的「籃球營」而成為打籃球的高手,有過高而不切實際的期望;三天後回到日常生活中,我們也知道如果沒有反覆練習,是不會成為籃球高手的。因此,參與三天的「設計思考」工作坊,僅能讓我們對「設計思考」的理念、運作方式,有個清楚的瞭解,並不能使我們成為創新的高手;要成為創新的高手需要不斷的練習。

    坊間有本不錯的書--「引爆需求」(史萊渥斯基、卡爾.韋伯著,天下文化,2012/12),該書整理了很多公司將產品引爆需求的過程詳細的介紹,讓我們有很大的衝擊與深刻的瞭解,產品要引爆需求,需不斷地探究顧客的需要,不斷地改進,最後才能設計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,引爆產品的銷售;成功之後,企業還是要不斷地探究顧客的需求,並不斷地改進;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長達5~10年(甚至更長);這書提供了很明確的線索,三天的「設計思考」工作坊不會對企業的運作有什麼實質的改善,而僅是起點;另一個重要的提示是什麼產品或企業都有可能引爆需求,要看我們如何探究顧客的需求。

    既然如此,那三天的工作坊又有什麼用呢?後來還不是回到原點。

    我們認為企業面對詭譎多變的產業競爭環境,不具有創新能力恐無法立足於產業之中;「設計思考」思維的導入與工具的熟用,無疑是重要的第一步;企業要轉型,三天的課程是必須的,但也只能算是一個起點,企業要導入創新,除了導入「設計思考」的思維外,還要同步建構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創新系統才能成功,而建構內外部的創新系統又是大個課題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